德明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又逢春 > 1、盛夏
    正是盛夏六月,天干物燥,炎暑难耐。

    五更三点,天边星辰渐黯,熹光跃动,驱走漫漫的黑夜,迎来炙热的白昼。

    夜刻尽,昼刻始,都城正门那座宏伟巍峨的鼓楼准时擂响第一声报晓的晨鼓,再由沿街一座座鼓楼依次加入。

    厚重洪亮的报晓声仿佛投石入水,一颗接着一颗,荡出一圈圈波纹,很快蔓延至整个长安。

    梁国公府中,各院的门先后打开,仆妇们晃晃悠悠,三三两两穿廊而过,渐次忙碌起来。

    素秋捧着盥洗用具快步穿过寂静的庭院,停在卧房外,敲了几声,得到应允,便推门而入,转进内室。

    夏夜炎热,幔帐被两边的金钩钩着,一眼就能望见里头正卧着的美人。

    柔顺如丝的长发铺在缎面薄被上,素白如雪的肌肤,因暑气而染上一抹粉晕,宛若塘里一株粉白的芙蕖。

    美人已醒了,长睫映在一束微弱晨光里,轻轻颤了颤,原本阖着的眼眸慢慢睁开,绽出两汪盈盈水色。

    “娘子还是醒得这样早,昨日夫人带着崔大娘子和阿翎小郎君去慈恩寺,折腾了大半天,定疲累得很,今日十有八九要多睡两刻,娘子兴许也能晚些过去。”

    素秋的目光落到已经从床上爬起来的沈月芙脸上,见她脸色还有几分未完全恢复的憔悴,不由皱眉。

    前几日才下过一场夜雨,浇湿了夜色,换来片刻清凉,又在第二日清早迅速恢复成炎炎的热浪。

    夏日入眠,夜夜都是敞着窗的。月芙身子娇弱,便是在这一番冷热交替里,染了阵轻微风寒。

    只是她虽病着,往赵夫人院里去晨昏定省的规矩却一点不能少。

    “我没事,这几天已经好了,不用担心。”

    月芙趿着丝履坐到镜前,拾起妆台上的鎏金双鸟花卉纹银梳,轻轻梳理起长发,见素秋还有些心疼的模样,不禁冲她安慰一笑。

    清早过去服侍长辈,是做儿媳的本分。嫁进梁国公府这两年里,月芙没有哪一日耽误过这件事。

    这几日偶感风寒,她那位阿家也不过多看两眼,冷冷叮嘱她,莫将病气传给旁人。

    这个“旁人”,除了赵夫人自己,自然还有她的大儿媳崔氏和崔氏的独子阿翎。

    梁国夫人赵氏不喜二儿媳沈氏,府里人人都知晓。今日,哪怕赵夫人起晚了整整一个时辰,月芙请安也不能晚一刻。

    镜中女子眉目如画,微带憔悴清愁,笑起来时,又如春华初绽,驱走愁意,连泛黄的铜镜镜面都变得明亮耀目。

    素秋望着镜中容颜,不禁呆了一呆。

    月芙生的人如其名,样貌美丽异常,如天上的明月,又如塘中的芙蓉,亭亭而出尘,她跟在身边看了多年,仍偶尔觉得惊艳。

    大约也正是因为美貌,月芙才能在沈家盛极而衰,家道中落的时候,依然嫁进圣眷未衰的梁国公府。

    外人都羡慕她命好,恐怕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她在夫家的日子,过得如履薄冰。

    片刻后,月芙盥洗毕,换了件间色对襟齐胸襦裙,在窄袖衫外罩了件稍鲜亮的碧色宝相花纹半臂,又将一头青丝挽成单螺髻,插两股鎏金菊花纹银钗。

    待收拾毕,桂娘也捧着食案进来了。

    朝食是胡麻粥并几样蒸饼点心,天热,月芙没多少胃口,又忙着去赵夫人处,便只用了一碗胡麻粥。等到了赵夫人院里,才松了一口气。

    院里静悄悄的,侍女们都绕着走,只有日常近身服侍赵夫人的春桃在。

    见月芙来了,春桃笑着迎上来,压低声道:“娘子来了。夫人还未起呢,想是昨日折腾累了,要多歇两刻,今早忘了使人往娘子屋里知会,只好劳烦娘子稍候了。”

    说话间,既没提要给月芙取一张坐榻,也没请月芙往阴凉的地方站。

    月芙冲她笑了笑,便带着素秋立到庭院里,静等赵夫人起身。

    素秋已存了一肚子不满,不敢发作,只好趁四下的人离得远,悄悄在月芙耳边埋怨:“哪里是忘了知会?分明就是存心的!否则,怎么不见崔大娘子,倒只有娘子你一人这么早赶来?”

    月芙看素秋一眼,轻轻摇头,示意不用多说。

    她明白,这些下人无非是依赵夫人的眼色行事,不用与她们计较过多。

    虽然道理不错,要想真正做到毫不介怀,也有些难。

    说起来,她与杜燕则的这门婚事,本也是赵夫人自己求来的。

    赵夫人出身皇族宗室,祖父是太宗第十六子,得封临淄王。太宗子嗣众多,临淄王非嫡非长,并不受重视,到后来中宗即位时,更是淹没于众多赵姓皇族中,毫不起眼。

    赵夫人生来心高气傲,不甘平庸,在那几年沈家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主动攀亲,求下了这一门儿女婚姻。

    当时,月芙才十一岁,杜燕则也不过十六岁。

    后来沈家没落,赵夫人也动过将婚约作罢的心思。

    只是因杜燕则坚持履约,赵夫人又恐传出去,让人指责杜家人趋炎附势、言而无信,这才让她进了门。

    进了门,又不免嫌她配不上仕途顺利的杜燕则,就这么时不时给些脸色。

    等了片刻,清晨的暑热一点一点积聚,即便有半边廊檐遮着,也依旧将月芙蒸的头脑发晕。

    素秋忙拿帕子给她擦额角的汗,又捧了解暑的酸浆来给她饮。

    春桃在廊下看着,眼皮动了动,转身悄悄进了屋。不一会儿,又出来,好声好气地说:“娘子可是身子还没好透?夫人方才已醒了,体谅娘子,嘱咐我来叫娘子先回去歇着,不必留在这儿服侍呢。”

    素秋低着头,悄悄翻了个白眼。

    月芙看一眼卧房阖着的门,也不推辞,点头道:“烦请替我多谢母亲的体谅,今日二郎要回来,到时定也有的忙,我不敢耽误母亲休息,这便先回去了。”

    说着,微微一笑,领了素秋,转身离去。

    春桃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消失在庭院的尽头,才重新回了赵夫人的卧房里,将门窗一一推开。

    “夫人,沈娘子已回去了。”

    卧房里,本应刚刚醒来的赵夫人早已经穿戴整齐,坐在食案边用一碗香喷喷的面片汤,看起来神采奕奕,完全没有半点疲劳。

    “行了,去就去吧,免得在我跟前,看的厌烦。不过多等那么一两刻,偏她就这么娇贵……也就二郎年纪小,才总是被她蛊惑。”

    赵夫人方才本打算像平日一样,将二儿媳叫进来,服侍她洗漱、用饭的。

    可春桃却说,沈娘子看起来身子弱,似乎中了暑气,又劝她,二郎今日要回来了,别在这个节骨眼上同沈娘子有不快,免得到时候又要同二郎多费口舌,伤了母子和气。

    赵夫人觉得有理,这才让春桃将人打发走了。

    二郎这孩子,什么都好,懂事知礼,孝顺上进,唯有一点,让她这个做母亲的不满,便是总要偏心沈氏。

    他虽不敢为了沈氏同自己的亲生母亲吵架,可有时,言语间难免流露不满。

    春桃知她心里不快,也不多提,只跪坐到榻边,笑道:“夫人快别想这些了,今日二郎回来,奴方才已经嘱咐厨房,要多备几样郎君爱吃的点心呢。”

    提起儿子,赵夫人方觉气顺了些。

    “还是你想得周到。二郎离家数月,定也吃了不少苦,是该回来好好养一养了。”

    梁国公府的人丁不算十分兴盛。

    老梁国公杜思危西膝下只有两子,皆是赵夫人所出。

    五年前,东北方的百济勾结高句丽和倭寇,侵扰大魏属国新罗。新罗向朝廷发来求援文书,盼朝廷能发兵援助。

    其实,圣上才刚即位,朝局不稳,无暇他顾,杜思危身为老将,临危受命,领忠武将军一职,率军助新罗迎击东北方的百济。

    其长子杜燕林亦随军出征,为先锋官。

    此战,大魏不但攻进百济都城泗沘,还一举生擒其君主扶余仪隆。杜家父子立下卓著军功,传入长安,令赵夫人风光了许久。

    只是,到底是远征,刀剑无眼,杜家父子攻下泗沘后,未能提防住小人暗算。

    扶余人降军中,有二人贼心不死,趁着杜思危登城楼巡查时,拔刀而出,拼死将其斩杀。

    杜燕林为父挡了几刀,不久也不治身亡。

    父子俱亡于沙场,一夕之间,杜家父子成了大魏的忠臣烈士,梁国公府也没了主人。

    如此,只余幼子燕则可靠的赵夫人,自然更对儿子充满寄托与期望。

    杜燕则也争气,有已故父兄的庇佑,在仕途上走得极顺,才二十三岁,便已官至从五品上的工部水部郎中。

    数月前,杜燕则被尚书令王玄治委以重任,亲自携几名水部官员南下,巡查今年淮水一带的疏浚情况。

    如此青年才俊,日后定前途无量。

    偏偏就配了沈家那样已经没落的岳家,不但对他的仕途毫无裨益,甚至可能拖累于他。

    思及此,赵夫人胸中又生出不满,连带眼皮也耷拉下来。

    春桃见状,又是一阵宽慰,这才哄得赵夫人重新展颜。

    离家数月的儿子要回来,怎么也得高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