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 4、人鬼情未了
    皇甫嵩来到卢植所在的别舍时,正看到卢植披着外衣坐在睡榻上,侧着身子,正借着一点油灯灯火看书看得入神。任谁见了这幅场景,都会认为卢植在用功学习,但皇甫嵩作为卢植的多年好友还是一眼就看出了端倪。

    皇甫嵩忍着笑意,故意重重地咳了一声,提点道:“子干,你的书简拿倒了。”

    卢植如梦初醒,从愣怔中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调整手上的书简。但等他定睛一看,那书简好好地被拿在他的手中,正反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才反应过来刚刚是皇甫嵩在戏弄自己。

    卢植顿时又羞又恼:“义真兄深夜前来,就是为了戏弄植吗?”

    皇甫嵩最喜欢看自己这位方脸好友羞恼慌乱的样子。只可惜,自己的这位好友从来端方持重、一本正经,难得露出失态的模样,让他的生活失去了不少乐趣。

    如今,好友的脸上难得地露出羞赧的神色,皇甫嵩便靠在门框上,好整以暇地欣赏了一番难得的景色后,这才不慌不忙地开口道:“子干有所不知,我刚刚偶遇高人,心中实在欢喜,所以这才特意来找子干叙谈一番。”

    高人?

    卢植不由地疑惑起来:虽然传说中先西王母曾在缑氏山上修炼,后又有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升仙,但自己在缑氏山呆了半年了,从未见过什么高人。如今又从哪里冒出这么一位高人来?

    卢植眯着眼睛睨了皇甫嵩一眼,满满的怀疑和鄙夷。作为一个严肃的儒生,卢植从来不信这些怪力乱神。更何况皇甫嵩有太多胡说八道逗趣自己的前科,不由地他不提高警惕。

    皇甫嵩直接忽略好友质疑的眼神,笑呵呵地继续道:“我见到那位高人的时候,他正站在山坡上眺望脚下的万里河山,眼中充满豪情,口中吟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子干,你说,能吟出这样诗句的,算不算得是位高人?”

    东汉时期,文坛上流行的是每句四个字的赋、五个字的诗,七言诗则几乎没有。据现代考证,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大概作于公元210年左右,但那也已经是几乎半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了。

    更何况,在公元175年的现在,曹丕连颗受精卵都还不是呢。

    因此,这首七言诗一出,当真称得上一句“前无古人”了!

    卢植听完诗句后,先是觉得新鲜有趣,细细品味了一番文字后,又觉得唇齿留香,胸中一片为国为民的豪气被激荡得汹涌翻腾,两只鹰一般的眼睛顿时一亮,整个人也如同刚刚饮下一石烈酒般兴奋。

    “好!好诗!果然是高人!”卢植兴奋地拉住皇甫嵩的手,只觉得自己这位损友终于靠谱了一回,急急地道,“义真兄快带我去见见这位高人!”

    “子干真想见这位高人?”

    “那是自然!”

    皇甫嵩故意露出为难的表情:“可惜啊……高人行踪飘忽不定。我听他吟完这首诗后,刚想走上前去结识一番,结果只一眨眼的功夫,高人便不见了……”

    卢植顿时也失望起来,叹道:“可惜植与高人无缘……”

    皇甫嵩努力压制住不断上翘的嘴角,装模作样地道:“倒也不是,子干与这位高人还是很有缘份的。”

    见卢植满脸疑惑的表情,皇甫嵩终于按捺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位高人,就是不久前才被你用扫帚赶出别舍的人呀!”

    卢植愣了一下,随后立刻反应过来,抬腿就往皇甫嵩的身上踹。皇甫嵩长于边地武将之家,身手不凡,在小小的屋子里一番闪转腾挪,硬是没让卢植沾到半片衣角。

    两个人就这样追逐打闹了一番,最终还是卢植先停了手,气道:“义真兄何苦又戏弄植?”

    皇甫嵩赶紧道:“我何曾戏弄过子干?子干莫要冤枉嵩啊!”

    皇甫嵩十分厚脸皮地将自己曾经做过的无数戏弄之事丢在脑后,各种赌咒发誓,各种劝慰。卢植的气这才渐渐平息下去。

    卢植对自己这个多年损友还是很了解的,知道他虽然平时放荡不羁,但在大事上从来不曾马虎,心里便对这件事先信了五分:“那首七言诗真是我的弟子刘备所作?”

    “那是自然!你若让我现作一首,我就算是挠破了脑袋也作不出来啊。就算勉强作出来,也肯定没有这么好。”皇甫嵩对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而这个理由也很好地说服了卢植。

    见卢植神色稍霁,皇甫嵩拱手行了个怪模怪样的礼,笑嘻嘻地道:“恭喜子干的一身绝学将要后继有人了!”

    卢植卷了卷手里的书简,眼中全是满满的笑意,脸上却还是故作矜持地冷着面孔:“还差得远呢!”

    皇甫嵩诧异道:“这个刘备,不仅能破解你的暗语,半夜三更来找你,还能在被你赶出别院后豪气不减,吟出这样的好诗,实在是一块难得的璞玉。如果他是我的学生,我恐怕早就把他捧在手里小心护着,再把一身本领全都传给他了!你居然还不满意?”

    卢植骄傲地昂着脑袋:“要想学得我的真传,自然要要求严格一些。”

    皇甫嵩不太赞同地摇了摇头:“小心压得太狠了,伤了别人的心,人家一扭头就跑走了。到时候,你后悔得哭都没地方去。”

    ……

    第二日是难得的休沐,学舍中的学生们都三三两两出去游玩了,少数没有出门的也都放松地闲聊些家长里短小八卦。

    阿备原本兴致勃勃地坐在旁边听八卦,可听着听着却突然发现有些不太对劲。

    根据这些学生们的说法,昨天晚上有一位女郎到了卢植的房间中。那位女郎不仅年轻貌美、妩媚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出口成章。女郎一见卢植,便各种诉说倾慕之情。可惜卢植端方持重,不仅丝毫不为所动,反而一剑刺了过去!女郎惨叫一声后,化作一缕青烟又出现在了卢植身后。卢植手中的宝剑不停,又向后劈砍而去。

    卢植和那神秘的美艳女郎就这样在狭小的房间里展开了激烈的斗法。整个房间不断地传出各种呯呯砰砰的响声,直到后半夜才逐渐消停……

    坐在一旁的阿备听着听着,不由地面容扭曲起来。

    昨天半夜他自己悄悄地去找了卢植,却被卢植拿扫帚赶了出去。自己身手槽糕,不仅挨了好几下扫帚,而且还忍不住叫唤了几声,期间自然也弄出了不少呯呯砰砰的响声。

    那么按照这个说法,自己岂不成了那美艳的女鬼,和自己的师长卢植来了一段香艳的人鬼情未了?

    “兄长,我弄疼你了吗?”正在帮刘备受伤的手掌换药的刘德然显然误会了,于是更加小心地放轻了手里的动作。

    昨天卢植的那三戒尺虽然没下死手,但用的力气也不小。刘备的手掌红肿了一大片,估计没个三五天是好不了了。

    公孙瓒显然也跟着误会了什么,提议道:“受伤的人就应该多出门散心,这样伤病才能好得更快!不如我们趁着今天天气不错,去雒阳城逛一圈吧?”

    刘德然自然十分赞成。阿备考虑到自己突然穿越,多走多看有助于了解情况,便也点了头。公孙瓒迅速地准备好了出门的东西,又牵出三匹好马,三人便一同骑马向着雒阳城的方向奔去。

    现代人阿备本来是不会骑马的,但好在原主的身体中还残留了许多肌肉记忆,阿备这才没有露馅儿。

    卢植的学舍建在雒阳城东南方向约一百里处的缑氏山中,大约在今天洛阳市偃师区东南二十公里的府店镇府南村附近。

    汉代的一里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四百米,一百汉里就相当于四十公里。而马匹的奔跑速度大约是每小时二十五到四十公里。

    所以从卢植的学舍到雒阳城,骑马的话单程最多花费一个时辰,一天可以打好几个来回,十分方便。

    阿备一行人打算从雒阳城的南门入城,入城之前先去城外的太学门外看看闻名天下的石经。

    这些石经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熹平石经。只不过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称呼它为熹平石经,而是称之为“太学石经”。

    历史上熹平石经一共刻成了四十六块石碑,每块石碑高三米多、宽一米多,一共刻了二十多万字。这么大的工程量当然不是一下子就弄好的,而是今天弄一点、明天弄一点,隔个三五个月就刻成几块石碑立在太学门外。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八年时间才全部完成。

    因此,太学门外前来抄录经书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即使是不读书的人,也时常跑来瞧一瞧,看是否有新的石碑被立起来了。

    第一块熹平石碑被立起来的时间是熹平四年的春三月,而如今已经是九月初了,早已有八块石碑被整整齐齐地立在了太学门外的广场上。

    看着那一整排壮观的石碑,阿备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熹平石经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首开了官方刻石经典文献的先河,而且对校对文书经典、规范文字语义写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秦始皇在世时统一了文字,但从秦朝灭亡到汉末这四百年里,各种别字、通假字又开始大行其道。如果没有熹平石经,后世的人们或许连一个茴香豆的“茴”字就要记十几种写法,对于经书里的同一句话更是可能会产生上百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并且谁也不服谁的。

    这样下去,先是文化不断分裂,再是人心不断分裂,最后是土地不断分裂。好不容易才大一统的华夏土地将会割裂成千百个各自为政的小国家,而这世界上也就将再也没有什么统一的华夏民族了!

    但就是如此重要、如此珍贵的熹平石经,却在之后的战乱中几乎被毁灭殆尽。到了现代,原本超过二十万字的石经只剩下了九千余字——这样的惨状,阿备只是想想便心疼不已!

    片刻之间,阿备便决定好拼尽全力也一定要保住这些珍贵的石经,至少也要保住石经上的文字!

    反正他早就下定决心要蝴蝶掉九品中正制以及它背后的门阀世家,知识和教育的普及便是重中之重。熹平石经这么好的官方标准教材,他当然要好好地保护并利用起来。

    瞬间,阿备看石经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他看着那一排排刻了经书的石碑,就好像一位期待丰收的老农民正在看刚刚抽出嫩芽的麦苗,眼神中不仅充满了慈父般的爱意,还一边看一边举着手里的镰刀比划着:“嘿嘿嘿……小苗苗们呀,你们快快长大呀……全部都长齐了,我才好来收割啊……”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