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 79 章 永遇乐、声声慢联读序
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被人暴力叫醒是一种什么体验?相信没有人会对之报以好脸色。对这个问题高度一致的答案使得众人一下子代入到情境中,连平日里的哥吹苏辙嘴角都抽了抽,好险凭着一腔兄弟爱才没有流露出“你真是莫名其妙()”的眼神,含蓄道:
后人确实颇为偏爱兄长。()”
又是“弟弟,捞捞”又是“张怀民”的,其他人哪有这样的俳优折段。
被偏爱的苏轼本人:......
别太荒谬。
“偏爱?是指这样胡乱排演的偏爱吗?”他皮笑肉不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苏子瞻便是这样半夜三更扰人清梦的人!”
这话一出,苏辙和一旁的老父亲苏洵都沉默了,父子俩一致想起那些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时节,自家兄长/儿子兴致勃勃地半夜来敲门谈书的旧事。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看向苏轼,脸上明晃晃写着:你不是这样的人吗?
苏轼:......
兄弟爱与父子情岌岌可危。
【这个段子大家应该很熟悉,故事原型正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楚棠放出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句造语浅淡,叙事平易,一眼便知是一篇精美的小文。
唐朝。
眼光老辣的韩愈只看一眼,精神便为之一振。苏轼这篇文章,文气流畅、朴素淡泊,叙事而不故弄玄虚,写景而不铺排堆砌,通篇意境空灵坦荡,和时下流行的骈俪之风截然不同,竟是同他倡导的古文不谋而合。
他没有料错,古文复兴果然是大势所趋!
韩愈胸中激荡,抽出日前李翊给他递的信件,提笔回书:“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北宋。
欧阳修亦是见猎心喜:“苏轼这小文甚合我意!”
虽然中唐时期韩、柳二人已倡导古文,又以大量创作为古文之发展指出明路,然而晚唐李义山以后,骈俪之风复炽,及至国朝流波未绝,他不喜这些空洞浮华之词,欲再挽颓波,有此笔触,苏轼必是他复兴文风的一员大将!
两位古文大家被这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笔所吸引,其他人却被刚刚的视频带得有点歪——
“怀民亦未寝?他不是寝了吗?”这是刚刚模仿完视频的吃瓜群众。
“可能苏轼觉得他没寝?”旁边的同伴有些不确定。
“那张怀民怎么没有发脾气?还‘相与步于中庭’。”
“他们是朋友嘛!”
“嗯...望日将至,我明晚三更来寻你散步?”
“......滚。”
【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认识的朋友,虽然这篇小文已经被大家恶搞成了段子,但也有人考据说,彼时张怀民刚被贬官到黄州,苏轼换位思考,担心朋友心中郁结
()难解、长夜孤苦,特意来找他说话,劝慰于他。】
“原来是这样!”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原来他们两人同病相怜啊!”
“苏轼连这都考虑到了,他人还怪好的累嘞。”
一时间,苏轼风评迅速回转。
驿馆。
苏轼的脸色终于被救回来了,他轻哼一声,面色稍霁:“我就说我不是那种半夜扰人情梦的人。”
复又想起张怀民同样被贬,黄州偏远,那人乍然到处,心中定然寥落吧!那流放日记写得这样情真意切,估计是对他知之深深,又从他的身上照见了己身。苏轼叹了一口气,希望以后还能遇见这位落难知交吧!
另一时空,张怀民听到水镜揭露这一段隐情,不由得也想起了那位黄州故友。他自知自己无德而致留名千古,定是因为苏东坡那一篇夜游,让他传名,使他以一种颇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活跃在后世,最后又在这神异的水镜中被人提起。
此生何幸,寥落之中能遇得这样一位挚友。
张怀民笑了,他以手拍案,学着先前听到的旋律一边打拍子一边低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北宋,李府。
李清照对苏轼的这篇文章很熟悉,百戏归百戏,她真实的看法和考据是差不多的,当下便笑道:
“夜游当然可以遣兴啦!那日我与几位姐妹往溪亭游赏,夜色下的荷塘可是漂亮得紧!就是很容易迷路,一不留神我们的舟子都划到池心去了,吓得池中鸥鹭惊翅乱飞,可把我们也吓了一跳!”
想到出游的趣事,李清照忍不住笑出声来。李格非看着女儿畅快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你啊,一天天的心思都在外面,哪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李清照撇撇嘴笑得讨巧:“我若是像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闺秀,爹爹怕是第一个不满意。”
“你这丫头......”
李格非摇头,眼中到底是爱多于责。
【不管怎么说,张怀民对苏轼当时的心境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的,这可能就是朋友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苏轼博学高才,为宋词创作再起新风,但宋词的辉煌显然不是苏轼一人能铸就的,苏轼之后,又有哪些传世词人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新的课文学习。】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两幅对联,想一想,这两幅对联各说的是哪位词人呢?】
水镜上应声出现两幅对联,众人纷纷抬头去看——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苏轼是豪放词人,此人也是豪放一派?”欧阳修颇感兴趣的猜到。
和他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他们倒是有些不平了:“婉约为正,怎么竟是些豪放词了,婉约词难道不好吗?”
“不过话说回来,继东坡高唱,哪个词人能和苏轼相提并论啊!这人就是前面说的,豪放词的另一位代表?”
“那能比得上苏轼吗..
....”
众人议论纷纷,另一边,南宋,京师府邸。
看清全句的陈亮一拍桌案,猛然回头看向对案的好友,语气确定:“美芹悲黍!幼安,这对联说的是你!”
辛弃疾心中也有了猜测,悲黍,即诗中黍离之悲;美芹,约莫是说他当年上的那折《美芹十论》,加上后面的南宋,基本已经可以肯定了。
可是,他却并没有如常人所想的那样激动,而是眉眼郁郁地叹了口气:
“同甫兄,不瞒你说,词章名世固然令我可喜,可国事如此,对联中又隐有哀音,实在是令我可悲啊!”
“唉!”
陈亮知他心思,也跟着叹息一声。但他到底不愿见好友如此悲观,随即便打起精神劝慰道:
“文章名世总是幸事,又于东坡同列,幼安高才,百世共睹。此番水镜评说,说不定能窥得什么机缘呢?这般丧气,可不像你。”
辛弃疾听罢,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让同甫兄取笑了!同甫兄言之有理,谋事在人,我等且听听看吧!”
这边好友和乐,北宋,汴京皇宫。
赵匡胤立青了脸,什么宋词辉煌传世名家全然烟消云散,眼里心里只剩得两个字——
“南宋!”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个词。终于,他要看到那些不肖子孙做的好事了吗?
一联之中的信息何其多也,各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判断,既谈黍离,这个词人的作品必然不得轻松了。众人做好了被虐的准备,再去看下一联。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这是个女词人?!”
晏殊当即大吃一惊。
“闺阁之女,而可与苏辛平列,这评价,不低啊!”范仲淹捋须感叹。
唐朝。
众人惊讶了一瞬倒是接受良好,大唐民风开放,几乎是人人能诗,不少女儿佳作,读来也颇为清新,眼看着后世出了位女词人,纷纷抱着好奇的心态,只等快些一睹佳篇。
中唐。
被挑起兴趣的白居易一边饮酒一边与好友元稹说到:“闺阁之中多有风流,旧时蜀中才女卓文君便善辞章,我朝上官婉儿、薛涛等女亦能文。倒是不知何等女子,才能与苏轼同列啊!”
元稹笑着点头:“我也是好奇得紧。”
武周。
则天皇帝靠在软榻上轻轻抬眼,脸上颇有些兴味:“哦?是位女子?”
她微微抬手示意正在打扇的上官婉儿停下,撑臂坐了起来,复又对上官婉儿招了招手:“婉儿,那你可要与朕好好看看。”
“是,陛下。”
上官婉儿柔柔应道,心中已然生出了几分好奇。
北宋。
李清照看完对联也觉得欣异:“大宋还有这般女子吗?闺中苏辛......“她微微拧眉:“苏轼的词也写得不怎么样啊!”
听清女儿嘀咕的李格非脸色一变,低声斥道:“又在胡说,苏学士有太白、子建之才,天下闻名,又是为父的老师,岂是你能妄意评说的?”
李清照闻言不着痕迹地撇撇嘴,本便不好嘛!哪有人把词写得像诗似的,词明明有自身之特性!
“别是一家......”
李清照默念着水镜里的词句,只觉这对联中的女词人的见解和自己的想法颇为相合。对联里还说她喜欢金石,她们的兴趣是多么相似!
等等,金石、女词人、别是一家,她想起先前楚棠提过的名字,心中忽然升起一个荒诞的想法:
这闺中苏辛,说的该不会是她吧?!!